在執行計畫過程中,我會做的事情
建立 hackpad 筆記 Maker 社群挖坑填坑的概念還不足。
空間的經營
建立 Fablab 的條件
為什麼一定要有這些數位加工工具
可複製性 ,可以讓他人學習。人際社群網絡,在相同的工具狀態下,可以快速製造與學習。
FabLab基本條件有四:
1.有對大眾開放
2.遵循fablab章程精神
3.有共通的機具設備
4.參與國際社群
共通機具設備有:
1.大台木工CNC
2.小台精密切割電路板CNC
3.雷射切割機
4.數位切紙機
5.3D印表機
6.電子工作桌
7.視訊會議系統
參與國際社群方式:
1.連上FabLab MCU
2.參與國際會議
3.參加 Fab Academy
對大眾開放就是為了實現自造機具的民主化(讓人人都有機會接觸學習使用)
共通機具是以一組最基本能夠做出最多樣產品的設備當作protocol,希望能夠達成所有知識創作都能在各個 Lab 間自由流通以達到知識的累積及快速分享的效果(位元及原子的轉換)知識產出的複製與疊加。
鼓勵參與國際社群是想要用真實的人際網路達成知識分享和跨國際跨文化的大規模專案合作,大群組裡的文化差異性越大,越有可能激盪出更多不一樣的創意火花。
就叄與性而言略分為下面三期
這期需要“點火”的機緣,因某些發想,目標、過程、經驗或興趣,擦出火花而進ㄧ步共同有些完成的經驗。草創期很多先以有 space,再引入些 workshop 或專題來吸引共享切入,有些則是先有好玩共同興趣發起的聯誼性質聚會切入。
這一期最明顯的是很多協作,自主發生在共同的計劃中,口丁在經歷 108 怪獸, 108 大眼計畫的共同創作,現已具 MM 期的表徵。
M2M(Maker to Market)期
這一時期突破 MM 規模,發想或計劃已超出原先 Maker 群,進而引發更多市場的關注, 有些甚至直接切入商業產業,台灣 ATOM ALT 算是這期的案例。
Q&A
你好,就空間來說應該夠用,因為寶藏巖口丁工作室也才不過六坪多。就初期經營,這些工具就夠開始運作了,接下來因應不同的活動與計畫,再依序增添工具與材料,一次到位是不可能的,而且會讓你們壓力變得很大,因此建議慢慢增加各種工具與硬體,這也是凝聚社群對這空間的向心力與故事的方式之一,其實一開始寶藏巖口丁工作室也是什麼都沒有,缺什麼就想辦法去找出來,或是找參與活動的各位集資購買或是做出來。
建議參考資料:
Make:Technology on Your Time國際中文版03 建置駭客空間(Hackerspace)的方法
善用 Facebook 上的相關社團尋找在地的同好,以及分享你們的活動訊息或是製作計畫的經過,務必要誠實說明,而且不見得一定要有很大的進展才能分享,就算是小問題的發現與解決都是好的,因為社群上的參與者的程度多元並且差異大,所以各種問題都有可能對他人來說是啟發,若是常見的問題可以整理起來讓後進者查閱。一邊做一邊觀察,就不同的社群活動狀態做修正,因為在不同的地方有其發展的優缺點。
可以先從發起下班後或是週日的聚會開始,不管是演講、工作坊我認為都是可以去嘗試的,因為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生態,而 Maker 的精神之一是邊做邊修正,常常留心觀察每次活動的氛圍與社群上的交流狀態,注意一些時事梗,適切的結合到聚會內容中,適時找(推坑)大家來一起創作、一起玩,但是對於計畫的得失心不要太重,隨時調整步伐。社群合作動手製作計畫的文件建立,可以參考這個版型 Maker by OpenLab. Taipei ,一個蘿菠一個坑去解決與填滿。
嗨,我是信詮~
前幾天一同去台科大聽到 Maker 不一定要那些設備,對此感到認同。
所以過一陣子想要弄一些可能會有趣的事情,還有不知道各位對Maker尋求企業贊助有什麼看法?
桃園這次創客會議賴桑也提出要用影像紀錄每個人擅長搞的東西,再統一剪輯桃園Maker影片。
當然也希望能夠有翻譯的人才加入,吸引國外的Maker上鉤~(喂)